十八岁赴牛津大学本硕连读化学专业,连续三年获得学院级一等奖学金,专业之外她更热爱写作,写豆瓣,写专栏,出版图书《我的牛津时代》。她就是刘思婕,追求独立思考,热爱探索人生。近期在启德教育“2017通往无限可能”的全国高校主题巡讲活动中,她说,“留学就像蛇蜕皮,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蜕一层皮,去大学的时候蜕一层皮,然后在大学里头每遇到一个问题就蜕一层皮,我们不断地蜕掉对原有自我的固有认知,才能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
第一堂课听不懂,“拿到offer仅仅是大学的开始”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刚拿到牛津大学offer的时间里,刘思婕对王小波《黄金时代》中这句话感同深受,“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我站在属于我的黄金时代的开端。”
事情从来都不会这么简单,到了牛津大学开学仅仅一个月,刘思婕积累了十多年作为一个优等生的自信,就几乎被捶得粉碎。“开学第一堂课听不懂,第一张卷子十二道题只会做两道,崩溃到晚上坐在地板上哭。”她想,“我的黄金时代去哪里了呢?”
“拿到一个offer只是大学的开始。你要如何在大学里头生存下去,才是所有的学生需要面临的终极问题。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对黄金时代的一种苛求,我对于大学时代的一种玫瑰色的幻想,就是灯塔上的那束光。我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束光。”
什么都去尝试,“朴素的爱好给我力量”
“刚到大一,所有的新生都是一种心态,我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要,这种心态无可厚非。我参加过辩论队、戏剧社、学生会,我天天晚上在外面喝酒,狼人杀、打游戏。然而在一年以后我发现这样的生活没有给我所希望的愉悦感或者满足感,反倒是那些朴素的爱好,写作或者阅读能够给我力量。”学了四年化学,刘思婕觉得化学对她的意义没有那么重要,反倒是因为出国,发现中文对她的影响比想象中来得重要。
“在写作当中,我尝试过小说、散文、非虚构、广告文案、翻译等等不同方向的东西。通过这些尝试才知道自己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和人聊天做访谈。所以花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从大三开始为25位牛津同学做了一个深入的访谈,最后现在准备出版《我的牛津时代》这样一个访谈录。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作品?恰恰是因为听了别人的故事,不断地接触别人的想法,他们的故事启发触动了我,让我学会了去看待生活中的不同可能性,生活中的牵制、压力与自由。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六位牛津人的“离经叛道”
生活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是不是存在一条标准的生活道路?自由是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打开刘思婕的《我的牛津时代》,兴许能找到某个答案。
“第一位同学小A,大学三年在牛津读数学本科,大四时决定放弃数学选择插画,在两年申请伦敦艺术学院的时间里头,他已经能够靠插画养活自己了,然而他觉得他想要去读这个硕士,他还在继续申请。第二个同学小B,她是一个在牛津读物理的女生,硕士毕业本来已经拿到了一个Offer,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去了美国读宇宙物理学博士。小C一开始在国内的一所本科读书,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是特别满意,大二自作主张申请到了一个去美国一年的交换项目,一年后又申请到了一个牛津交换的项目,在牛津读完大三以后回国继续读完大四。拿到两个硕士offer,日内瓦国际关系学院与康奈尔大学,不知道怎么选,老师反问你觉得你更适合去欧洲还是美国?她听了以后马上就决定去康奈尔大学,为什么?她说她喜欢热闹的地方。”
“小D是牛津辍学生,在牛津读生物化学,入学三年休学两次,决定退学,就转学去了美国一个排名前五十的院校里面读计算机,现在过得风生水起,再也不会说牛津不是人待的地方。老E是位老学长,考到牛津的博士,当了一年的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员,被邀请到了巴黎的欧洲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恰恰是在巴黎他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么想搞研究,他最想做的是写作,现在辞了职,在家专心一边当奶爸一边写东西。小F是美国黑人,上大学的时候三十一岁,所有的学费都是自己攒的,因为工作十多年以后发现,一定要读大学,于是考到了牛津的本科化学系,现在决定专心学术,正在读博。”
正是因为与这些牛津人的访谈,刘思婕认识到,“留学等于强行把你推了出去,强行把你带到了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更加高的层次,然后你有更多的可能可以看得更远,离你心中的那束光可以再近一点。”
有的问题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回答
现在的刘思婕就职于启德学府国际事业部学术专员,“工作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同学都喜欢问,你觉得我应不应该留学?或是空着手或是带了很多资料来,说老师你给我出出主意吧。”在她的眼中,这两类同学都像是大张着眼大张着嘴的雏鸟,等着别人去投喂。“我在高中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等待别人喂我们一个答案,还希望这个答案可以一劳永逸,可以速成,不用花什么力气,但是,我觉得上大学这件事情是绝对不能速成的。”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的是告诉学生怎么样做能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到更好。然而最开始的你想做的是什么?出国还是考研?读什么专业?去哪个国家?希望下一个教育阶段能带给你什么?这些问题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回答得了。虽然从另外一方面,的确我们害怕想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总在担心有没有做对?是不是比别人差了?可是留学绝对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意味着数以千计的问题将会出现,在国外一个人,没有父母,刚刚来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朋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让你躲藏。它逼着你一定要自己去面对问题。”
“只有当你自己去面对问题的时候,问题就会变成可能性,这些无数的问题会变成无数种可能性,在一个可能性上诞生出更多的可能性。只要你是能够向上,只要你是一直在探索生活,只要你是真心面对,回过头来你会发现,我们一直渴望的那束光,那个黄金时代,很多时候它已经发生了,只是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也不是个标准答案,没有人能告诉你它是什么,只有你自己去体验。”
欢迎家长与孩子们咨询牛津、剑桥、LSE、帝国理工等G5项目,成绩达标,直接录取方式,报名方式:电话18913006668,或扫一扫添加老师微信报名。
欢迎家长与学子们咨询本项目。 报名方式:18913006668 或扫一扫添加顾问老师微信报名